• 欢迎访问 城乡建设调查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建资讯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澜沧县召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现场会

  • 时间:2024-04-12 21:29:5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字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的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2024年4月2日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组织召开全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现场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渝出席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莅临指导。

  4月1日,董红梅同志赴普洱市孟连县实地考察糯董、芒畔2个传统村落,要求孟连县进一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风貌管控,提升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4月2日上午,全体参会同志实地考察了景迈山惠民镇芒景村翁基组,芒景上、下寨,糯干组3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践。

  4月2日下午,全体参会同志观看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专题片,大理白族自治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腾冲市、建水县、剑川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凤庆县就做好示范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芒景上寨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户而文、老达保非遗传承人李娜倮分别就传统民居改造提升幸福感、非遗传承延续村落记忆进行了发言,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负责同志就信贷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进行了政策解读,省财政厅负责同志就规范补助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发言。

  董红梅巡视员指出,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在保护好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要保护好、传承好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为目标,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以共建、共治、共享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成为“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杨渝同志对住房城乡建设部长期以来对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对普洱市、澜沧县基于“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景观格局下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形成的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示范效果表示高度认可,澜沧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在充分遵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保障了村民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让村民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还能致富,做到了“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杨渝同志通报了部分地方传统村落保护质量不高、意识不强、重视不够、路径不多、重申报轻实施、重开发轻保护、重建筑轻文化等情况;指出部分示范县补助资金下达后,示范工作统筹难、项目建设进度慢、资金支出少支出率低、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等问题。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杨渝同志提出了5项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锚准示范工作重心,想明白干实在。二是要压实压细责任,扎实推进示范工作,不能“重申报、轻实施”,更不能“只申报、不实施”。三是要规范使用补助资金,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始终坚持村民主体,聚焦解决传统村落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不堆盆景、不造风景。五是加强经验总结提炼,讲好云南传统村落故事,争取向全国推广。六是高质量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确保实现示范工作目标。

  会议由厅城市设计与名城处负责同志主持,厅村镇建设处负责同志、厅计划财务处负责同志,12个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31个示范县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部分交流示范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等80余人参加现场会议,50余人线上参加视频会议。


原文链接:https://zfcxjst.yn.gov.cn/gongzuodongtai2/zhujianyaowen3/290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乡建设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乡建设调查网 cxjsdc.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4162号-117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